洒水车

,湖北盈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销售,雾炮车,抑尘车,吸污车,吸粪车,扫路车,洗扫车,吸尘车,主营产品,其中2吨,5吨洒水车,8吨洒水车,10吨,12吨洒水车,15吨,18吨,20吨,最为畅销,送车上门,车到付款,支持分期付款 欢迎来公司参观考察 网站地图- 洒水车

洒水车厂家
  • 洒水车

    News us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销售经理:陶经理
  • 销售热线:188-7299-2808
  • 销售经理:1887299-9066
  • 销售热线:18872999066
  • 企业地址:湖北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旭光路

东风D9国六吸污车等4项发明填补国内空白-湖北程力

超级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9/8/18 17:22:47 来源: 新闻热度:

东风D9国六吸污车等4项发明填补国内空白-湖北程力

小型吸污车等4项发明填补国内空白-湖北程力

又一次见到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李德时,他刚刚从中组部“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载誉归来。
作为全国首位被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的环卫工人,其实李德的经历并不复杂:他扫过大街、装过垃圾、当过汽车修理工、干过司机,36年来,他的岗位始终没有跳出“环卫”这个圈。
他初中文化,通过电大考上了法律专业大专文凭,还自学车辆动力学基础、刹车性能、行驶控制等课程,先后完成个人技术革新106项,获得国家实用性专利9项,小型吸污车、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吸污车绞盘、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4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特车空白。14年间,他靠着自主研发,让运河区公厕管理的粪便清掏机械化作业率,从18%提升到了98%。
他是全市环卫系统唯一拥有双技师职称的人,也是全国环卫系统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并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省突出贡献技师、省高技能人才库专家等众多荣誉称号……他凭着既不怕苦、不怕累,又潜心创新探索的作风,被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创新路上的“排头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环卫工人总是和脏臭累联系在一起,是他凭着对环卫兄弟姐妹们的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执著,先后改进改装了吸污车、粪便机械化作业车等,让狮城的环卫工人摆脱了脏臭累
见到李德时,他自嘲地说自己充其量就是个“丐帮头”,这个“能人”也是被逼出来的。李德这么说,是有原因的:1982年,20岁的李德进入环卫系统,在解放路上扫大街。过往的行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他,有的人挑衅地从他的扫帚上骑车轧过去。这让李德深刻感受到了人们对环卫工人的偏见,他发誓一定要在这个行业扎根,干出个样来!
1985年,李德进入环卫局维修车间,开始接触环卫车辆。那段时间他如痴如醉地钻研汽车维修,大量地看书学习,不断地摸索,甚至有一次做梦都梦到白天那个没修好的部件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儿,李德慢慢成为一名汽修高手。“车从单位院里过,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开的;车有毛病,我不用拆开,一听,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李德就这样又进入单位的维修车间,跟汽车、机器打上了交道。
“当时变速箱拆装不方便,四五个大小伙子抬着都吃力。”李德萌生了自制一些简单小工具的想法,靠着一股子冲劲,他钻研出了变速箱绞车,实现了一人轻松拆装。从那时起,创新的种子就在李德内心扎下了根。


2004年,沧州市运河区成立了公厕管理站,李德当上了站长。“三辆掏粪车、两台吸污车、七八个工人,这就是当时公厕管理站的‘家当’。” 李德告诉记者,可他们需要管理的公厕有164个。只有十几个厕所能用吸污车清理,剩下的都需要人工来清理。每当看到工人们穿着雨裤清理化粪池,额头上的汗都和粪尿混在了一起,李德的心里总觉得心酸。他暗暗发誓,要让工人们“解放”出来。
李德首先想到的就是改装那两台吸污车。因为那两台车功率太小,他找了一台大功率的机器,买来零部件,靠着“化缘”来的工具,就在马路边摆开了“战场”(因为单位没有修车场地)。几经失败后,第一台小型吸污车终于在他和同事的手里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四五倍。
2009年,李德在检查工作时发现,一位工人在清理旱厕时提着粪桶,蹭得满身都是,他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工人们告别肩背、手提粪桶的现状。
他开始了小型粪便机械作业车的钻研。两个多月的摸索,光图纸就画了1000多张,终于一辆既美观又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型粪便机械作业车造了出来。如今,工人只需按动操作阀门,就可以轻松完成从清掏到倾倒的全部步骤。


看到工人们疏通下水道手上磨出了泡,他又发明了“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冲洗;有的厕所位于平房区,小型吸污车都进不去,每次都得靠几十米长的管子吸污,他受电力部门电线绞盘的启发,又发明了手摇绞盘;看到环卫工开着小型吸污车冬冷夏热,太受罪,他多次和经销商、汽车生产商进行沟通,终于用他的执著打动了北汽福田汽车制造厂,并按照他提出的技术参数为他定制了底盘,成功升级了小型吸污车,不仅有空调,外形而且更美观……
“技能大师我不敢当,但这么多年我一直留心一线的工作,我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也是为了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我的出发点就是想让弟兄们工作起来更‘体面’。”李德说。
工作岗位上的“拼命三郎”—— 技术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背后需要付出和牺牲却难以预料,是他凭着对环卫工作的热爱,无私奉献,用严谨、专注和求索,改造了20多辆环卫车,直接为国家节约改装资金数百万元,也让许多质疑者的“不可能”成为现实
小型吸污车是李德拿到的第一个专利。为了这,李德差点把命搭上。
在既没有样车也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李德全凭摸索大胆尝试。连着半个多月,他几乎每晚都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图纸和那辆初步构思的小型吸污车。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下,他在工作中心脏病突然发作,被同事叫了救护车送到医院。
同事陈宝沧回忆道:“李德从小习练武术,身体非常好,就是累的,发病前几天我们还劝他多休息。可他一旦投入到工作中,根本停不下来。就在送到医院时,他还劝慰我们,让我们不要担心,先把手头活干完,他很快就会回来。”


当李德被送到医院后,传统治疗丝毫不起作用,医生建议给他打一种特殊针剂,让心脏停止跳动后再重新起跳。“医生说这一针打下去就有可能再也醒不了,家属必须签字。”妻子陈红文手拿着笔迟迟不肯签下去。“签吧,没关系。”在李德的鼓励下,妻子才签下了这张风险告知书。
抢救成功后,李德又接受了手术治疗。医生特意叮嘱李德:这是先天性的心肌肥厚,必须静养,半年内不能干累活儿,更不能着急、生气……而他,住院一星期,回家休息了一星期,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是这套革新技术的研发设计者,没人能替代。在病床上,只要想起路边还放着那些设备,那些来之不易的零件,我心里就空得慌。”李德说道。最终就凭着这股子韧劲,小型吸污车在运河区成功“问世”,并在全市推广。从此,他在单位又多了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
熟悉李德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因工作“负伤”。他在当维修车间主时,被高压管打到眼上,他忍着剧痛坚持修完机器,才去医院,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被高压管还打穿过手掌,其他的“磕磕碰碰”不计其数,但都没有一次耽误过工作。


由于我市没有建立健全粪便处理中心,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很容易导致环境污染,而且粪便处理费用非常高。李德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对现有的吸污车升级,改装成一款节能环保的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彻底解决粪便处理的难题。
经过多次实地观察和实验,他最终确定了两款改装的样车。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常常深夜爬起来构思每个部位的设计和细节,并预想着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他觉得方案成熟了,便组织工人去旧货市场“淘宝”,着手进行车辆改造,几天的时间,样车就研制成功了。
但在试车后,李德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让他备受打击。夜里他闭上眼睛就是失败的场景,短短几天,他的神经炎就发作了,剧烈的头痛使他苦不堪言。可他并不肯认输,拿止疼药顶着来完善设计方案,最终按照垃圾压缩车的原理,设计出一套压缩式固液分离的吸污车。如今,改进后的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只需要一名司机和一名操作人员就能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
李德一次次把空想转变为了现实,可因为身份等原因,却被许多人一次次质疑。
“我申报的都是整车的国家专利,其实里面还涉及零部件和动力系统等很多新型专利。”李德回忆道,去申请专利,国家专利局的工作人员得知他是一名环卫工人,对他的成果表示怀疑,认为他是抄袭的,不予办理。“那时说什么也没用,只能等着时间去考证。后来,过了几个月,再去申请,并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才让质疑一点点消除。”李德说。


前几年,市环卫局购置了8辆60万一台的路面吸尘车,可由于城区路面时有不平,造成吸尘装置倾斜,出现扬尘现象,吸尘车面临报废的处境。李德得知后,经过对吸尘车构造和原理的再三分析,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反馈给了吸尘车厂家。很快,厂家一位空气动力学的高级工程师给李德回信告知:“这套方案理论性是行得通的,但要落地至少需要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和两年多的论证。”
可时间不等人,李德只好自己改造。零件没有模具,他就手工对一些异形件进行切割打磨;各个连接系统不熟悉,他就对照原车一点点摸索。每天早上5点来,晚上10点多走,一连两个多月,愣是“破译”了整套技术,只花了几万元,就对吸尘车成功进行了改装。
2004年以来,他先后完成个人技术革新106项,获得国家实用性专利9项,4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改造了20多辆环卫车,直接为国家节约改装资金数百万元,用实际成果收获了众多质疑者的尊重。
工匠精神的“传承人”——“大国工匠”看似遥不可及,离大家很远,是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奋斗、创新和坚守,舍了别人眼中的“利”,得了自己内心的“求”, 让广大的普通从业者也能体会到那份近在咫尺的荣誉和希望
“干这项工作靠的就是良心,工人们的艰苦环境时刻激发着我的斗志,每看到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带来工作环境的改善,我就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谈起自己的工作,李德满是激情。
这些年,李德也有好几次机会可离开环卫行业:曾有单位看中他的能力要将他调走;南方厂家看中他的才干,想让他去做技术指导,待遇从高从优;自幼习武的他屡屡在武术比赛中获奖,被新加坡相关机构看中,想高薪聘他任教……面对这些机会,他却始终没有“松动”。
有些人说他傻,荣誉和能力本可以让他换个环境,体面地生活,他却天天泡在肮脏的第一线;有些人不理解,九项国家专利和众多技改技术本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他却无偿地提供给武汉、北京、南昌、山东等环卫特种车厂家使用;有些人总劝他,快60的人了,有些事不必亲力亲为了,可他却准时出现在一线现场……
“人要懂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是舍了很多物质和时间,可这也证明了我有这样的价值,这就够了。而我也因此收获了技术的升华、创新的喜悦和环卫工人开心的笑容,这还不够吗?”面对旁人的好心相劝,李德想得更多的是担当与责任,他不得不承认,年龄不饶人。基于此,为了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发挥更多的余热,去年开始,他又利用闲暇时间,开始为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义务授课指导,并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站”。
“学无止境,我在指导他们的同时,也是在自我总结,自我完善。”李德谈起学习,就不禁聊起了本月初,参加的由中组部组织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当了解到一同学习的来自航天工业、核工业、造船重工、汽车制造、中国兵器工业等行业专家的事迹,我才感觉自己做的是多么微不足道,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多前进的内在动力。”李德表示。
现在,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1个月前,他从运河区公厕管理站调到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担任站长、党支部书记。为了尽快熟悉新业务,他把作息时间调整到了每天晚上11点睡觉,凌晨两点多起床,并坚持下到第一线,详细了解各项作业的流程,以便提出改进措施。谈起下一步工作,他信心十足地说道:“现在‘家底’比当初厚多了,但100多辆作业车机械作业率只有50%,这就意味着还需很多工人受苦受累。我正在收集改进措施,尽快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的工作更体面、更有尊严。同时,也将立足岗位,引领更多的‘战友’,走上新时代环卫工人知识性、专业性、技能型的道路,传承工匠精神。”


成为全国环卫战线首位“大国工匠”,这是李德的荣誉,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工匠精神”的写照。
所谓“工匠精神”,既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理念。近年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词”。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对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极具指导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唯有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高标准对待工作,坚决杜绝“差不多”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而言,“工匠精神”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在社会上真正叫响“工匠精神”,打造一支精益求精的“工匠团队”,向创新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在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征程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实践看,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几十年来,李德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走出了“大国工匠”的“范儿”,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髓。争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就需要我们以李德为榜样,自觉把“爱岗敬业”时刻体现到工作中,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


东风D9国六吸污车等4项发明填补国内空白-湖北程力


销售经理:陶经理188-7299-2808 售后电话:188-7299-9066 电子邮箱:2362469878@qq.com
企业全称:湖北盈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备案:鄂ICP备14014772号-56 地址:湖北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旭光路
网站地图 洒水车- 洒水车